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推荐

河津旅游景点(河津市这些地方美景如画,秋高气爽访古探幽正其时)

时间:2024-02-28 21:45:52阅读:

河津旅游景点(河津市这些地方美景如画,秋高气爽访古探幽正其时)

山西河津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存有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就有20多处。现整理部分河津市知名景点以供大家欣赏。有兴趣的朋友可利用中秋、十一长假领略河津名胜,探寻家乡美景。

黄河龙门是黄河的咽喉,位于河津与陕西韩城交界的黄河峡谷出口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黄涛滚滚,一泻千里。传说龙门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鲤鱼跳龙门”指的就是禹门。《名山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龙”可越,故名“龙门”

禹门口公园景区一一是一个依山傍河、环境优美的湿地公园,主要景点有大禹庙、鲤鱼岛、水上乐园、度假村、黄河全程微缩景观等。

黄河龙门古渡风景区位于山西河津市西北12公里的黄河岸边,毗邻著名的壶口瀑布。当地传说每年的春季农历三月,江河湖海诸川的鲤鱼逆水而上,成千上万的游到此处,跳跃行进、跃登河门,跃入者可以化为龙,人们把鲤鱼跳跃的地方称为龙门。这里不仅有奔腾的黄河和古老的长城古渡雄风,还有苍茫的沙丘和美丽的田园,非常令人神往,值得一看。

石门是黄河“三门”之一,位于晋陕峡谷的南端,涛涛黄河从宽仅60米的石崖中泄出,故而得名石门,石门两岸悬崖壁立,如刀削而成,高出河床数十米至百余米,谷底宽仅90米。石门两岸由两块巨石夹峙,高约100米,形如两扇门,不驯的黄河到了石门,仿佛一个撒野的孩子回到母亲怀抱,变得驯顺、安详。湍急的水流,由石门中喷射而出,山河景观气势雄伟。

河津市龙脊公园,总投资1290万余元的龙脊园位于河津市区西北角,原是荒山荒坡和垃圾场。近年来,该市下大力气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园。

古垛后土庙位于山西省河津市樊村镇古垛村。创建年代不详,元元贞元年、明代、清乾隆年间均有修葺。

河津小梁吕仙庙位于河津市南端的峨嵋岭上,原名八仙庙,为纪念道有学者吕洞宾而得名。相传吕仙庙初建于明朝中期,经历代修缮,规模宏大。吕仙庙初建于明末清初的崇祯戊辰年间(公元1628年)。几百年来,几毁几建,在20世纪80年代,由当地小梁乡村民民间筹资,仿照古建原貌不断完善修复。现存庙宇建筑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

河津市张家岭村北的双峰山,海拔950米。双峰山景色旖旎,山上山下有许多胜景奇观,沿途可见“彩凤朝拜”、“金龙拱卫”“神龟驮庙”、“雄狮卧顶”、“双狮对峙”、“猛虎下山”、“翠柏附岩”、“群猴归山”、“五色岩层”“冰鳞山石”、“竹叶状白云岩”、“雄狮卧顶”“岩层长城”等许多美丽景观。山上“雄狮卧顶”有各种岩石、各种山花、各种山果、各种名贵药材,以及“神呼建庙”、“牧羊驮砖”、“举人路”、“进士天梯”、“状元顶”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引人入胜。

河津市江山庙,位于山西河津市的双峰山风景区,隐藏在吕梁山脉顶端的山腰部,远观其貌,半悬在空中,故其又名悬空庙。从河津市往北边十公里处的一个叫张家岭的小村背后的山上,江山庙就建在百余米直立的崖壁上,坐北朝西总长约20米,南北宽约4米,中间为正殿长8.4米,两侧各有一个配殿,长约6米,其建筑为砖木结构,两侧配殿对称。

汾河湿地,河水在阳光下闪烁着、流淌着,河面上不时有水鸟掠过,沼泽地里水草摇曳,丰茂的水草、朴素的野花与周边多姿的山峰遥相呼应,犹如一幅美丽的油画。

卜子夏墓祠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的阳村乡东辛封村东,景点共分两部分,由子夏祠与子夏墓构成,卜子夏祠堂汉代即有,历朝历代多次重建,现仅存正殿3间及部分碑刻。

阮氏双碑楼为清光绪例赠武德佐骑尉阮廷实与其子阮凌云德行碑楼,位于小梁乡西梁村中,坐西北朝东南,东西8.29米,南北3.15米,占地面积29.1平方米。双碑楼建于光绪三年,仿木砖雕结构,单檐歇山顶,形制相同,砖雕十分精彩。

瓜峪位于樊村镇和僧楼镇交界的北午芹一带,因沟谷形状类似黄瓜而得名。瓜峪为河津古八景之一,以瀑布清泉、岩石秀美而著名。瓜峪河是汾河的支流,发源于乡宁县,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河津市境内,出山,南偏东流,于河津赵家乡北里沟直入汾河。是河津最秀美的山水风光,也是运城甚至山西最美的山水之地。

闫家峪石洞,位于僧楼镇闫家洞村村后。峪口的山峰上为古代军戌之地。沟谷深处的悬崖上有天然形成的大型岩穴,岩穴分上下两层,上下两层的岩穴过去都有清泉。岩穴前是一块百平方的平地。当地人说这里以前是寺庙。

河津疏属山坐落在河津市汾河南岸柴家乡吴村之南,是一座连绵起伏的古老土山岗。宋阮逸注:“疏属,山名。”疏,分,分开。属,连,连接。疏属,意为断续相接,指疏属山诸多山岗,看似分开,实则相连。河津吴村北临汾河,疏属山正是从吴村发端,迤逦而南,一直延展到王通故里—今万荣县通化村一带。清光绪五年《河津县志》载:“疏属山,在县南十里。《山海经》:疏属,山名,枕汾水。”隋王通《中说·事君》载:“疏属之南,汾水之曲,有先人之敝庐在,可以避风雨。”据说,王通当年曾在这一带聚徒讲学,并在疏属山顶鼓琴著述。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