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推荐

博罗旅游景点(大田、吉水围、山下...博罗这些古村,你去过几个?)

时间:2024-02-28 21:43:41阅读:

博罗旅游景点(大田、吉水围、山下...博罗这些古村,你去过几个?)

常常说博罗是“世界长寿之乡”,是因为博罗有天然氧吧罗浮山,是因为博罗人口平均寿命把全国平均数还高,也是因为,博罗这个千年古邑,留下了太多值得追溯的古迹。

一起看看,那些隐藏在博罗的古迹,那些镶嵌在长寿之乡上,古朴的老玉。

博罗县公庄镇吉水围村公庄河里淌着汩汩清流,凉风吹过古围屋,极目远眺是青山。

青山掩映无人知,吉水围里寿年长。

根据《朱氏谱载》记,清朝时,建造吉水围客家古围屋的朱氏祖宗朱儒珍曾居住在公庄镇近石村,靠砍柴为生。相传有一天,朱儒珍在一株古松树下的石板上休息,梦见石板下藏有三缸银两。梦醒后,他努力移开那块巨石,用锄头挖至深处,真的挖出三缸银两。有了这么多银两,他寻思着选一块好地方建新家。最后,他选择了溪流环抱,远眺犹如一条长龙盘旋、又似一朵水上莲花的风水宝地安居。由于这里三面环水,土地肥沃,且先人移居此地时种植有大片桔子,故取名为“桔水围”后因当地方言中“吉利”的“吉”与“桔”谐音,故取名为“吉水围”

吉水围古围屋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建筑,分设南门、东门,屋中有二间墙木结构、檐梁绘制精美图案、用灰塑和木雕等装饰的古祠堂,周边建有数十栋布局整齐、相通互连、井然有序的屋子。屋中有天井、磨房、石廊、仓库,屋与屋之间相连贯通,走进围屋中如入迷宫。

古时公庄河的航运相当发达,吉水围的码头经常起码停靠着上百条船,并在吉水围附近兴起一个大集市。近代以来,由于公路的兴起,公庄河运逐渐衰落,吉水围码头也渐渐失去当年的繁华,目前仅剩下几块规则排列的麻石,难寻当年风采。

小路的一头是村庄,另一头是年岁久远、风光远去的古码头。古老的码头如今只剩周围郁郁葱葱的灌木竹林,但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博罗县湖镇镇大田古村北回归线贯穿此地,地处象头山脉西面,罗浮山东面,四面环山,地下水丰富,水质优良,年均气温21.5摄氏度,冬暖夏凉,年降雨量2000毫米以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植被、林木为显著特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古村落从古繁衍至今。

这些古建筑大多都是砖瓦房结构,但在房屋修饰有檐雕、壁雕、梁雕,花了颇多心思,在安全防盗上更是独具匠心,设计巧妙。

村里的老主任黄纪明说,为兴建九厅十八井,先祖开了一座石山,打石上万吨;请了三个全省闻名的打石、做木、砌墙大师。上吨重的石条、石板,上千吨重的石柱,共计上万吨,全都是在城洞大山打成,再经两三公里路运回工地。据说所用木材都是从广西买回来的,大的直径超过40厘米。石条、石柱、石门骨、外墙转弯的衔接都有石凖,如何巧合难以想象。

目前,村中还有人居住,2012年,大田古村,凭借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特色民居建筑,入选“广东省古村落”

博罗县福田镇山下古村福田镇山下古村,座落于罗浮山脚下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占地1.5万平方米,有各式青砖瓦房400多间,至今有600余年历史。

古村呈龟形而建,在古代,龟被视为吉祥之物。

据叶氏族谱记载,山下村开村基祖为叶近愚,于明嘉靖年间由东莞横沥村尾迁至此地;历经数百年沧桑,从当年的兄弟3人发展到现在2000多人的庞大叶氏家族。

历史的痕迹埋没在断壁残垣之中空留几分清幽就像一幅从很久以前流传至今的古画,有灵魂、有味道。

希望这样古村的历史能得到重视,同时也能被更多人认识。

博罗县龙华镇旭日古村一个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经历了明、清、民国到现在仍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陈百万故居故居主人陈瑞,也是陈家最富有最杰出的一位后人。他自幼丧父,八岁就开始随他的伯父聘君公外出经商。据陈氏族谱记载,陈瑞为陈家第17世祖,生于雍正4年。陈百万堪称是粤商的代表,15岁白手起家,经营粮、油、糖、日杂、中草药、建材等生意,深谙经商之道,首创数百万金,捐建书院,建设桥梁码头,成为当时闻名于东江流域一带的富商。

麻石古巷旭日村有条麻石古巷,这条古巷,皆由麻石铺砌而成,是古村富商陈瑞为女儿出嫁所修造的路。这条路直通女婿家前的花岗岩石板路全长15公里,这条麻石路被当地村民称为“千金出阁大道”

在博罗,不止吉水围、大田古村、山下古村以及龙华旭日村有古村落,博罗的古迹在东江江畔边遍地开花,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每一个地方都值得去探索与了解。

来博罗吧,这里充满传奇故事,这里的景色不输名胜古迹,历史长河留下的印记篇章,值得你期待和喜欢。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