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推荐

利川旅游景点(凉城利川颜值进化论)

时间:2024-02-28 21:32:53阅读:

利川旅游景点(凉城利川颜值进化论)

一幢幢大厦鳞次栉比一条条马路宽阔平坦一曲清江水穿城而过像一条玉带镶嵌在利川城区两岸花团锦簇摇曳生姿生态宜居小区笑语弥漫……清江秀绝三巴地凉城颜值日日新近年来,利川市围绕“创新城市建管思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分区明确、功能完善、环境宜人的宜居城市”的思路,抢抓机遇,充分整合资源,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升凉城利川市的气质与颜值。

优化布局拉开城市骨架从沪渝高速抵达利川市互通,远处群山起伏,城市高楼林立,夕阳的余晖把城市装点得金碧辉煌。

近年来,利川市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1985年,利川市首部总体规划《都亭镇总体规划》出台,拉开当地加快城市建设的序幕。其后,规划历经三次修编,1999年《利川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发展定位为鄂西南经济区重要门户和恩施州副中心之一,并获省人民批复,为后续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0年后,利川市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骨架进一步拓展。此后,利川市按照“改造旧城、拓展新区、整治环境、美化清江、完善功能、集聚产业”的城市发展战略,以规划促建设,城市建设进一步规范,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利川市先后实施110多个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乡空间布局不断优化。长达15.7公里的城市新主轴线南环大道及延伸工程全线贯通,24个老城改造和一批城市交通重点项目相继竣工,中等规模城市骨架基本拉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魅力逐步彰显。

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利川市也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模式。此前,利川市城市管理工作由建设局下属原城建监察大队、市容环卫局、市政管理局等单位负责。2007年8月,利川市在全州率先推行建管分离,正式成立利川市城市管理局,不断探索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坚持群众需求和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城市功能更完善、环境更舒适、交通更顺畅,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走进利川。

凸显民生扮靓城区环境“我是1982年6月参加工作的,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在这40年里,我一直没有离开城管系统,亲眼见证了我们利川市城市的变化,可以说是巨变。”利川市市容环卫局环卫职工吴玉高动情地说。

他回忆,那时,城市道路没有硬化,清扫设备非常简陋,同时一些背街小巷无路灯,晚上的清扫工作总是让他觉得非常难熬。

“一把扫帚,一个撮箕,是我们环卫工人的全部家当,道路坑坑洼洼都是泥,遇到刮风下雨道路更是难扫。”吴玉高回忆说。

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的天桥至北门路段已焕然一新,街道平整干净,城区主次干道已基本实现“黑色化”明亮的路灯装点了城区的大街小巷,让环卫工人夜间工作不再摸黑。

城市在变,环卫工人手中的工具也紧跟时代而变化。“现在路面采取机械洗扫与人工保洁相结合的模式,机械设备也更多,比如洒水车、雾炮车、护栏清洗车等,不仅为环卫工人减轻了工作量,清扫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吴玉高说。

目前,利川市城区环境卫生清扫已实现机械化,城区主次干道机扫率达90%以上,背街小巷保洁率实现100%。

利川市秉持开放共享理念,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市民生活提供了多方便利。

作为城市美丽的维护者和普通市民,在吴玉高眼里,利川市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环大道路面宽阔、滨江路绿树成荫。城市美了、亮了、整洁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智能了,看到这些变化,我由衷地感到开心。”聚焦生态提升生活品质关山公园、幺妹公园、龙船调公园……在利川城区,大大小小32个山体公园散布在城区各处,场地空旷、空气清新,是不少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公园里面很舒服、安全,游步道也很平整,适合锻炼身体,也适合我们带小孩来玩。”傍晚时分,市民刘冬梅正带着孙子在公园玩耍。

年近花甲的刘冬梅爱锻炼,每天把孙子送到学校后都要到家附近的龙船调公园散步。

龙船调公园临山而建,地处利川火车站正对面,向北延伸至黄石大桥南端。宽敞的公园广场、临河修建的幽幽栈道和绿意盎然的环境每天都会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或散步,或跳舞。“以前利川市哪里有什么公园,都是些山包包,这几年通过发展,公园越来越多,我们的锻炼环境也好了。”在利川市生活多年,吴英清楚地看到了城市的变化。

同步进行的,还有裸土复绿工程。近年来,利川市城区范围不断扩大,道路不断延伸,宽阔的南环大道、城南大道两侧,绿树成荫、绿道完备、鲜花怒放。

以前,在城区的道路两旁,空地被荒废,或被市民圈为私人菜园的现象时有出现。如今,这些空地被有序规划,换上了绿装,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南环大道、腾龙大道、城南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的绿化美化建设得到全面推进与升级。截至2020年12月,利川市绿化覆盖率42.46%,绿地率34.1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8㎡/人,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96.25%,林荫路推广率达到了74.77%。

精细管理建设宜居宜旅城市气候宜人,风景奇美,作为旅游城市,利川市每年迎来大量全国各地的游客。如何将城市建设得宜居更宜游,成为当地近年实施发展的重要议题。

“前面坐在石头上的那个人,请远离公园绿化带。”在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内,工作人员通过附近监控探头自带的广播友情提醒在幺妹公园内踩踏的市民离开绿化地带。

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卫生水平体现在细节之处。近年来,利川市以“厕所革命”为契机,投资2300余万元,新建和改建城市厕所45座,其中移动公厕2座,整洁、干净、无异味的公厕给市民和游客带来良好的感受。

同时,利川市于2019年建成西门生活垃圾中转站,采用水平压缩的方式,日处理垃圾50余吨。

“以往使用的垂直式压缩中转站,异味大,污水多,对周围环境有影响。如今水平压缩式中转站的投入使用,更好地保护了周边的环境。”利川市环卫局负责人说。

目前,利川市共建成6个生活垃圾中转站,均采用水平压缩方式处理垃圾。

利川市还建成了标准化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填埋场,实行垃圾处理无害化。

城市面貌向好,市民的环保意识也在增强。如今,“垃圾分类”已成为利川市城内流行的新名词。

南滨花园小区是利川市智能化垃圾分类试点小区。2020年10月,利川市首批智能化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活动在该小区举行。

“我有3400多积分,今天我兑换了两块肥皂、4个垃圾袋,还剩下500积分。”当天,南滨花园小区居民蒋女士积极参加积分兑换活动,感慨道:“以前我们的生活垃圾都是统一打包丢了,现在我把可回收的垃圾分类出来后,投入到垃圾分类智能设备箱体里面,既可用积分兑换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又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真的很好。”精雕细琢绘美景,征途漫漫惟奋斗。如今的利川市,城市规划进一步规范,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民素质不断提升,城市面貌持续向好。

展望未来,利川市将持续推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管理,进一步拉开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发展谱写出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