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攻略

雁门关旅游景点攻略【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中华第一关雁门关景区游览攻略】

时间:2024-02-29 22:02:00阅读:

雁门关旅游景点攻略【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中华第一关雁门关景区游览攻略】

交通:雁门关景区有南门和北门,分别位于关内和关外,建议到北门,离景区比较近。

景区内有两种摆渡车:1,北区大门到入口处,单程10元,也可以走路,2公里左右。

2,北区大门到南门,单程34元,建议路线:1,乘坐北区摆渡车到北门入口处,游览完景区后,原路返回。

2,乘坐北区摆渡车到北门入口处,游览完景区后,走关道到达南门,然后从南门乘坐南区到北区摆渡车回来。

我们这次走的是路线1:首先-大门到名人壁,乘坐摆渡车,下车点是一块巨大的名人浮雕墙,此为名人壁。

名人壁:这座宏伟的雁门关名人墙,上面有曾造访过此处的历代名人的生平和画像的浮雕。

杨家将雕塑群:其次-名人壁到宁边楼:过了杨家将雕塑群和一座小桥,前方就是明月楼,这是古代雁门关城廓北口的第一道门户。

明月楼:明代建筑,由砖券洞台基和单层单檐歇山顶楼身组成,台基3孔门洞正中上方嵌“雁门寨”石额,楼身为砖木结构,面阔5间,雄伟壮观。

穿过明月楼,城门内为一古村落,名为雁门寨。

雁门寨:清为明月村,民国初年改为雁门关村,是中原与塞外的分界点。村民生活方式兼容南北特征,风俗习惯杂揉胡汉印记。雁门寨为全国现存不可多得的“边关村落”范本。

现在也称为雁门关民俗村。这里有很多客栈和饭馆供游人选择。

雁门寨路旁有一口泉水,很是有名,名为御马泉。

御马泉:相传,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带兵路过此地,士兵们长途行军,携带的水已经用尽。这时,他的战马突然仰天长嘶,在地上创出一个大坑,中间喷涌出一股清泉。补足水源后,农民军一路向东,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据说为了纪念此事,李自成亲笔题词“御马泉”趵突泉:明万历版代州志载:“平地突出,若猛兽然”,泉水北出塞口,流入桑干河,旱不涸涝不溢,千百年来一直滋润着戍边战士。

边贸街:雁门关不仅是兵家重地,还是边关内外百姓贸易往来的重镇,这里的边贸街不但方便了官兵战士的生活,也为关内外百姓提供了贸易交流的场所。

边贸街里有一架云梯,高高的云梯记载着古代攻城拔寨的艰辛和古人的智慧。

云梯:是古代用于攻城作战攀越城墙的工具。有的云梯还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亦称“云梯车”一般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带滑轮升降设备。相传云梯的发明者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能工巧匠公输般。

走出边贸街的另一个出口,踏上一段上坡石板路,前方就是雁门关的瓮城了。

瓮城:遥想当年,多少金戈铁马在此浴血奋战过,有多少名人志士在此曾踌躇满志地通过,如今空余发亮的石板路,仿佛还在诉说着世事的苍山。

关帝庙:位于地利门西侧,坐西向东,大殿三间,正中塑关公坐像,侧塑关平、周仓站像。门前摆放着关公的大刀。

地利门:由瓮城进入关城,则需要经过地利门,城垛很厚,对城关的防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明代建筑,高11.5米,门洞上方额匾书“峯利”,为武则天所书。地利门与天险门相对应,城门上建有宁边楼,最新则在2010年修缮过。

校场和点将台:校场位于地利门西侧,为古代守关将士操练习射之所。点将台乃古时王者点将出征之处,战时点将是王者择将出征时不可或缺的神圣仪式。

古炮台:城墙上展示着多种兵器,这里应该是古代军事防御的桥头堡。

有火统,三弓床、投石车等大型攻防设施。

宁边楼:宁边楼位于地利门之上,为纪念北宋守关名将杨六郎所建,又名六郎庙。楼高12米,底层面宽5间,进深4间,四周围廊,二层为3间阁楼。

楼宇毁于1937年,2010年修复,现为展示古代冷兵器演变历史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接着是-宁边楼到雁塔敌楼:从宁边楼顺着长城往东走,高耸的雁塔矗立在前方,这一段是雁门关长城必走的路线。

不论往前看,还是往后看,都是风光无限。

雁门关双山守关的景致一览无余。

雁塔:始建隋代,毁于清末,2010年复建。塔高21米,为四边九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也是雁门关的制高点,对于观察敌情很重要。

敌楼:雁门关上敌楼很多,这座雁塔旁边的敌楼是处于最高处的,战略地位尤为重要。敌楼为四方形,分上下两层。上层设有箭窗,并置有燃放烟火的信号设施;下层辟有券门、楼梯,可供士兵屯驻或存放武器。

然后是-:从敌楼到雁楼:从敌楼顺着长城往南,向着天险门行走,长城在层峦叠嶂的山峰间蜿蜒。

右边雁塔下面的空地辟为碑林,纪念着历朝历代守卫着疆土的忠烈。

左侧为关内郁郁葱葱的风光,天险门在两山中间,扼守要道。

天险门:与地利门相对的天险门为关城主城门,明代建筑,门高12.5米,门洞上方额匾书“天险“二字,为武则天所题。

城门上建有雁楼,门洞内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600多年间的清晰车辙印仍然向人们诉说着多彩而辉煌的过往。2010年修缮如初。

雁楼:天险门之上,有一座雁楼,建于明代,重檐歇山顶,面阔5间,进深4间。四周围廓,古时为兵丁巡察、瞭望之处。原建筑毁于1937年,于1989年复建,现为雁门关建筑博物馆。

从此可以走下城墙,从天险门穿城而过,走出雁门关关城,来到关内。

这里面向中原,是出关到塞外之前的最后一站。

镇边祠:始建于1506年(明正德元年),为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守关大将李牧而建,名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后改为护国镇边寺。寺宇占地面积3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1937年遭日军破坏,2009年复建,并改名镇边祠,成为展示西周至明朝守关名将事迹的主题展馆。

雁门关驿站:雁门关驿站位于镇边祠南侧,共有窑洞11孔,窑洞古朴大气,经此路宿的历史名人不计其数,其中帝王22位,将相22位,公主5位。1948年,毛主席在赴西柏坡的途中登临雁门关时也曾在此做短暂停歇。

看完镇边祠和雁门关驿站,有兴趣和体力的可以继续往关内走,顺着关道可以到南门,路都是石板路,沿途有一些历史遗迹,如壮士亭,桥帮亭,和亲亭,马公杀虎处,昭君出赛石刻等。

然后是--:从雁楼到烽火台威远楼:我们是直接返回长城上,接着往南走,先爬到最南边制高点的烽火台,然后再往西下山到西城门威远楼。

烽火台:俗称烽燧、烟墩、墩台,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常用于边塞报警,号令传递之用。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层层传递,是古时快速传递战事信息的方式。

西城门威远楼:威远楼位于城西,建于明嘉靖年间,为守望瞭敌之用,与城廊北口明月楼(宁边楼)遥相呼应,两边城墙连接天险门和地利门。2012年复建。

远楼南侧有兵营一样的建筑,这里应该是驻军的主要地方。

最后---:威远楼到大门。从威远楼可以下到关城内,顺着步道返回地利门,然后就可以原路返回摆渡车乘车处直至景区大门了。

一座雁门关,半部中国史。拥有悠久历史的雁门关,依然保持着雄伟的身姿,向我们讲述着那峥嵘岁月,感叹世事沧桑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样一座有历史、有知识,有风景的景点,不愧为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开放时间:旺淡:(4月1日-10月31日):8:00-18:00淡季::8:00-17:00游览时间:4小时门票:旺季:90元淡季:50元游览指数:4.5星停车费:5元摆渡车:10-34元

热点知识推荐